揭示虚假流量的秘密和策略:我们为您解析!

大家好,不久前,微博1亿转发记录的背后黑手被抓,一经报道后,虚假流量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。

作为一名在网络安全界深耕多年的资深人士,我们将从虚假流量的现况、操作方法和模式、刷量行业的规模估计、危害以及治理建议等几个层面,为大家深度解析虚假流量。

20190619184404156094104455516

何谓虚假流量?

在互联网的世界中,“流量是至尊”,流量可以引来注意力,带来利益,甚至可以带来影响力。因此,虚假流量也自然成为了这场争夺的焦点。通常来说,虚假流量指的是:经营者或者刷量者,通过自动化或组织人力等作弊方式,为了某种不正当目的而生成的假象人群数量,也可以称之为非常规流量。

受益驱动的影响,虚假流量现象已几乎渗透至互联网世界的每个角落,它可能是谣言的发源地、评价的操纵者、甚至是舆论的引导者,对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和思想观念安全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亟需相关部门的关注和管理。

虚假流量的现状如何?

虚假流量的现状,主要有三个要点:社交平台是刷量的重灾区;黑公关常年驻留在资讯平台,虚假流量加剧舆论混乱;短视频流量竞争日益激烈,黑产链条日益规模化。

首先,据我们了解,社交业务的刷量占比在整个互联网行业中近三分之一,是虚假流量的重灾区。

或许你在社交媒体和新媒体平台上曾经有过这样的体验:某些名人发布了一条普通的信息,短时间内就能获得百万、千万,甚至亿级的浏览量。看到这些天文数字的浏览量,不要以为是自己跟不上时代潮流,赶不上年轻人,这些数字其实很多都是虚构的。

流量名人通过刷赞转评、购粉、榜单操作等一系列行为,为流量名人获取社会曝光和关注度,进而占据更多的演艺资源。更加夸张的是,刷量甚至扩展到了国外。前段时间某歌手在美国itunes的刷量打榜事件,通过刷量使新单曲预计下载量超过1400万,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榜上所有欧美歌手预计下载量的总和。真是让人感到无地自容。

实际上,刷量的本质,就是借助大量多余的低质流量、低成本的水分数据,撑起的“注意力经济”的商业模式。如果这种现象长期存在,整个行业将陷入低级的恶性竞争和流量比拼中。

在资讯平台中,某一头部平台的刷量占比近半。在互联网“流量至尊”的热潮下,又有众多闪亮的成功例子的诱惑,许多资讯平台上的自媒体,也都投入寻找刷量的“加持”。

20190619184405156094104519830

其流量欺骗背后的逻辑相当直接:通过欺骗阅读和广告点击次数,从而获取广告费。

接下来是黑公关。

作为国内舆论主导的战场之一,新闻平台是多家公关公司和网络水军长期驻留和欺骗流量的地方。他们经常接受品牌客户或公关公司的雇佣,在这样的公开新闻平台和媒体上发布、评论、分享特定内容的帖子和文章,对信息进行病毒式的传播,从而制造“热搜”,指导公众舆论,吸引网民关注。

此外,短视频上的流量欺骗黑产也越演越烈。

随着短视频的飞速发展,短视频平台成为黑产流量疯狂生长的温床,欺骗播放量、欺骗粉丝、欺骗人气、欺骗评论、欺骗点赞等作弊行为也开始涌现。根据数据分析,在短视频平台上,头部产品欺骗流量问题尤为严重。通过虚假的欺骗流量,短视频作品更容易被推上热搜,为视频创作者带来影响力收益以及附加资源,进一步实现带货销售、引流变现、广告变现等活动。

虚假流量的运行方法和模式是怎样的?

虚假流量的本质都是欺骗,但具体执行方式和产业运行模式各式各样。早期,欺骗的原始手段是“协议刷”,即直接使用代理IP+用户登录状态来模拟协议,简单、直接、技术含量低。

随着互联网企业防御策略的升级,“协议刷”逐渐被黑产淘汰。后来各个社区平台上开始出现大量的人工接单派单群,创造出含金量极高的“人肉流量”。

后来,人工欺骗无法跟上业务量的爆炸性增长,“群控”和“挂机”这些机器欺骗就开始出现了。目前主要有自动欺骗和人工欺骗两种方式。

第一种:自动欺骗,主要以欺骗平台的自助模式为主。

在市场需求驱动下,一个个游走在法律边缘制造虚假流量的欺骗平台应运而生。欺骗平台,也就是黑产中提供欺骗排名、欺骗粉丝、欺骗投票等各种流量服务的平台。

该类平台通常会与挂机平台、群控服务商等平台协同合作,结合一些硬件、代理IP、脚本软件,通过自动化手段制造或聚集流量,在黑市中分发、售卖,赚取利润。其海量、高效、自动的功能特点,完美适应了众多黑灰产活动的需求。

第二种:人工欺骗,主要以流量劳动力的接单派单模式为主。

人工欺骗,名字解释就是需求方雇佣大批网民来充当水军或投手,制造出以假乱真的“人肉流量”。现在,许多公司的反作弊手段,都是通过剔除机器等非自然访问来过滤虚假数据。而人工欺骗,便是黑产分子“顺其道而行之”的产物。通过人工欺骗出来的流量,含金量极高,其用户IP、帐号、设备真实且不聚集,识别起来相对困难,更容易逃过业务方的人机对抗策略。

虚假流量产业究竟有多严重?非常严重。

严谨的鹅师傅给你几组数据:各种欺骗流量的站点已超过1000家,其中头部欺骗流量平台接近100家,头部欺骗平台每月营业额可以达到200万元,同时在巨额利润的驱动下,越来越多的地下产业从业者涌入欺骗大军中……

在从业人员统计方面,国内欺骗产业的人员规模累计达到300万,以社交通讯群为阵地的欺骗人员超过100万,以各种黑产平台为基地的从业者累计达到800万。

虚假流量有什么危害?

对鹅师傅这种吃瓜群众而言,虚假流量对这些谣言和误导信息严重破坏了社会公正和公平,并对社会稳定和公众信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这也对公民的公民权和平等权产生了威胁。

近年来一些自媒体通过”黑公关”获取巨额利润,有的一年能赚取数千万元的”护航费”,更有的已经构建媒体矩阵,一篇付费的”黑色文章”能在十多个平台发布,达到混淆是非、扰乱视听的效果,让公司闻风丧胆。

大量的虚假流量可以导向公众舆论,掌握舆论话语权,严重破坏社会稳定。要知道,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,一家俄罗斯工厂控制了3000多个账号,甚至影响了谁最终成为美国总统。

其次,虚假流量很容易形成恶劣的市场经济环境,即劣币驱逐良币。

看到虚假流量捧红的网络红人、热门文章,有的人可能会想:只要花些钱买流量就能上榜,接广告,那我为何还要苦思冥想、竭尽心力做好工作?当越来越多的人这么想,未来可能就没有好艺人、好文章可看了。因为市场将演变为无所不用其极、无底线的丛林法则,从比拼质量、服务、创新、价格、内容转变为比拼道德底线和黑色产业投入。

第三,虚假流量本身就是撒谎和欺骗的行为。

这种欺骗行为一旦蔓延开来,可以引发互联网信用体系的崩溃。电商购物平台的买家评论,被水军占领就是一个例子。

第四,职业薅羊毛者对平台吸血,损害平台的利益。

大量由机器和人工制造的虚假流量,像洪水般源源不断地涌入各个平台。只要平台策略存在漏洞,这些虚假流量就会无情地抢夺平台的利益。大部分应该用于推广的资金被羊毛党抢走,这一切的源头就是虚假流量。作为普通消费者,我们在电商平台上抢购的速度,当然也比不过机器。

虚假流量的治理难不难?难!!!

游走在法律边缘的虚假流量,确实很难治理。虚假流量所以横行,是因为虚假流量的相关环节,都已经形成了上瘾式的流量依赖。黑色产业通过制造流量获得利益,需求方依赖流量吸引资本和舆论的关注,资本和舆论依靠流量赚取更大的利益。虚假流量就像”皇帝的新衣”,大家都没有勇气揭穿这个泡沫,反而都在这个产业链上各取所需。在整个互联网黑色产业生态闭环上,治理难度可见一斑。

从政府监管角度来看,虚假流量涉及的主管部门多,专业性强,取证难度大;从法律层面,虚假流量同时涉及民法、刑法、不正当竞争法、网络安全法等法律和许多行政法规,是否涉嫌构成民事欺诈、不正当竞争、非法经营、计算机犯罪、诈骗犯罪等法律问题,都需要有更明确的认识。

只有司法部门、监管部门统一认识,理清问题,严格执法,才能从根本上摧毁这个非法产业的生存基础,让公众舆论空间恢复清明。

对虚假流量的治理建议

治理虚假流量需要多方共同努力,包括:进一步实施通信实名制的规定;互联网行业增加技术识别恶意账号的安全防护措施;强化法律保护,实现精准打击;倡导多方共治虚假流量。

显然,虚假流量不仅是个别互联网公司的问题,而是广泛存在于整个互联网行业,不仅威胁网络空间的安全,更与多种违法犯罪行为、侵权行为紧密相关,对实际社会的安全和秩序也造成巨大的破坏。

因此,打击治理虚假流量必须依赖多方联动机制,例如公安司法部门、信息产业部门、工商管理部门、银行、通信运营商、互联网公司和学术界,推动共同建立预警机制、信息共享机制、反馈机制等,形成合力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5 分享